新闻中心

  生活和工业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表生态开始失衡,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合理使用原来通透的土壤表面,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忽视的焦点问题。

 

  每到夏季我国城市就频频遭受大暴雨的袭击,且雨灾“等级”逐年升高,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笔者不想讨论雨灾属于多少年一遇的等级,但是暴雨过后,各城市均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交通堵塞、电力中断、房屋被淹却是不争的事实。专家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路面不透水。

  

 

  在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等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土壤表面;对人行道、露天停车场、庭院及广场等公共场所,也喜欢用整齐漂亮的石板材或水泥彩砖铺设。封闭地表在改善交通和道路状况、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态和气候环境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城市成为“人造沙漠”。封闭地表和高楼大厦使现代化都市的地表逐步被阻水材料所硬化覆盖,水分难以下渗,降水很快成为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者地下排水管道,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

  城市“热岛效应”严重。不透水的路面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雨水蒸发快,地表易干燥,扬尘污染重;且雨后水分快速蒸发,空气湿度大,使人感到闷热难耐,而后又异常干燥,产生气象学上的城市“热岛效应”。

  地下水位呈现“漏斗型”。不透水路面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加之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引发地面沉降,沿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地质学上的“漏斗型”地下水位。

  城市遍布“死亡性地面”。硬化不透水地面使城市中用来调节小气候的地表植物生长困难,有的树木甚至因根系缺水死亡、倒伏,从而丧失生态作用。

  地表径流对城市地表水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城市地表存在大量尘土及各种污染物,因此径流形成过程虽然洗涤了地表,但将这些污染物也快速地带入了城市河道。

  

 

  相反,路面透水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使地下水位迅速回升。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减少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透水性路面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庭院、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公园内道路及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等,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用透水材料替代传统材料铺设路面,已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普遍经验。如以环保技术见长的德国提出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核心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围绕这一目标确定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一个城市建成区有100平方公里的话,至少有20平方公里在2020年要达到这个要求。到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求。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1、透水路面: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

  2、彩色透水路面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

 

  3、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4、透水路面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其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5、透水路面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可减少环境噪声。

  

 

  6、透水路面大量的空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如粉尘),减少扬尘污染。并易维护性,只需用高压水洗的方法,即可处理孔隙堵塞问题。

  7、罗曼透水路面拥有系列色彩配置,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本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施工于一体的高科技建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彩色艺术压模地坪、彩色生态透水地坪、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无震动防滑坡道、各类环氧地坪、耐磨地坪、彩色陶瓷颗粒防滑坡道......

  (1.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湖北武汉430212;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在环氧树脂主链上接枝丙烯酸酯 类单体,再配以其他物质合成出自交联的阴极电泳涂料用的丙烯酸接枝环氧树脂,以此为主体树脂制备出白色的电泳涂料。探讨了阴极电泳涂料的电泳工艺参数时涂 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泳电压为90V左右,漆液固体分为16%,pH值为5.8,电泳时间为2.01~3.0min条件下,可获得性能较好的电泳 涂膜。

  [关键词]阴极电泳涂料;涂装工艺;环氧树脂;接枝共聚;自交联

  [中图分类号] TQ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1560(2011)01-0035-03

  0前言

  阴极电泳涂料以优异的耐腐蚀性能、高泳透率和高库仑效率而大量用作防锈底漆,尤其在汽车涂装方面[1]。用丙烯酸酯单体接枝[2,3],改性环氧树脂作阴极电泳涂料基体树脂,既有环氧树脂的高模量、高强度、耐化学品性及优良的防腐蚀性,又兼有丙烯酸树脂的光泽、丰满度、耐候性好等特点。以其为基料的树脂在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涂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阴极电泳涂装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30多年的实际应用已显示出优质、经济及 安全等优点,现已全面取代阳极电泳涂装,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各类家电产品的表面涂装。电泳涂装过程中电泳工艺参数的选择合适与否,对电泳涂膜性能有很大影 响,因而对电泳涂装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广为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大规模的汽车涂装线上[7,8]。本工作以环氧树脂为母体,接枝丙烯酸单体形成主体树 脂,配以其他物质经离子化反应得到阴极电泳涂料,重点研究了电泳工艺参数对电泳涂膜厚度和性能的影响。

  1试验

  1.1阴极电泳涂料的制备

  (1)环氧丙烯酸阳离子树脂合成在三口瓶中按

  表1配比加入环氧树脂和25.0%二甲苯,加热并用JJ一4型六联电动搅拌器搅拌升温到110℃左右,在2h内滴加丙烯酸酯为 0.4%~0.5%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化学纯,BPO)及16.0%助溶剂乙二醇丁醚,降温至100℃左右,滴加主体树脂l2.5%二乙醇胺,在 0.5h滴完,保温反应2h使树脂充分开环,降温至50℃左右用乙酸中和至pH=6.0左右,即得到丙烯酸接枝环氧树脂。

电话 短信